過敏體質

過敏是一種因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引發的身體異常現象。當身體接觸到特定物質(過敏原)時,免疫系統會將其視為威脅,啟動一系列的防禦機制,釋放「組織胺」等化學物質,導致發炎反應和多種不適症狀。

儘管過敏反應本身通常不致命,但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不容小覷。

過敏的成因與危險族群

過敏體質與先天和後天因素密切相關:
。先天因素
有過敏家族病史的人更易罹患過敏疾病,如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。
。後天因素
生活環境、飲食習慣與暴露於特定過敏原的頻率均是影響因素。如長期生活在高濕度地區或空氣汙染環境中,會增加過敏風險。

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,15–44歲是過敏好發年齡段,而隨著年齡增長,症狀通常會有所緩解。然而,未妥善管理的過敏症狀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,如過敏性休克、氣喘、鼻竇炎甚至呼吸道感染。

 

過敏的誘發機制

過敏反應的發生可分為2個階段:
1.初次接觸過敏原
免疫系統會產生免疫球蛋白E(IgE)抗體,這些抗體黏附在肥大細胞表面,形成過敏的潛在基礎。
2.再次接觸過敏原
當相同過敏原進入體內時,已敏感化的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,導致局部或全身性的紅腫、癢感、分泌物增加等典型症狀。

 

常見的過敏原與症狀

根據過敏原的種類,症狀的表現可能有所不同,以下是幾種常見過敏原與其可能引發的症狀:
1.環境過敏原
花粉(導致打噴嚏、流鼻水、眼睛癢或紅腫),塵蟎、動物毛屑、黴菌(可能引起鼻塞、呼吸困難或皮膚紅腫)。
2.食物過敏
常見食物包括海鮮(甲殼類、貝類)、堅果(杏仁、腰果)、水果(芒果、奇異果)及乳製品,典型症狀有嘴唇腫脹、紅疹、喉嚨不適或胃腸不適。

另外像是含人工添加物的加工食品和酒精飲品,以及富含組織胺的食材,也可能會嚴重誘發體內發炎反應。

3.藥物過敏
如盤尼西林、消炎止痛藥,可能引發皮膚紅疹、呼吸短促或嚴重的過敏性休克。
4.昆蟲叮咬
局部紅腫、疼痛,嚴重者甚至出現胸悶或呼吸困難。

 

預防與管理過敏的方法

1.遠離過敏原
定期清潔居家環境,降低塵蟎與黴菌濃度。減少接觸動物毛屑,外出時佩戴口罩避免吸入花粉或空氣污染物。
2.提升免疫力
均衡飲食、規律作息與適當運動,有助於增強身體對抗過敏的能力。
3.過敏原檢測與治療
透過醫學檢測明確找出過敏原,採取針對性的回避策略。藥物治療(如抗組織胺)或免疫療法對於減緩症狀也十分有效。
4.避免不必要的風險
若曾因藥物或食物出現嚴重過敏,應隨身攜帶急救藥物(如腎上腺素筆)。

 

過敏體質雖無法徹底根治,但透過了解過敏原並採取有效的預防與管理措施,可以顯著減少過敏反應對生活的干擾。無論是從改善居家環境、調整飲食習慣,還是尋求山拾常青專業醫療協助,助您遠離過敏困擾,擁抱健康人生。